《中论》
梵语:मूलमध्यमककारिका, Mūlamadhyamakakārikā,藏文:dbgu ma rtsa ba'i shes rab,龍樹菩萨最重要的著作之一,是中观派的根本论书之一。《中论》为大乘佛教重要理论著作。根据现存梵文本,中论名为Mūla-madhyamaka-kārikā,由三个单字组成。根据梵语文本,Mūla是根本的意思。madhyamaka,是形容词madhya(中、中间)加上最高级词尾ma,所形成的单字。意思是最中,或至中。kārikā是一种文体,为一种长行颂偈,用于议论之用,即论颂。
诸法不自生,亦不从他生,不共不无因,是故知无生。
中观的著作有,中观宝鬓论,中观总义。
宝性论,他空中观,即是把輪涅所摄萬法,抉择为远离一切邉的显宗大乘宗派,就无为光明显现的侧面抉择,由此成为连续显密之津梁的中观,称之为他空中观。------中观总义
象秋天一样湛然无边。
一般认为,"我“是恒常不变的,思想随时变化,身体可以拆解,成为很多部分,”我“是一种执着,并不存在应该”我“,除了”我“是应该抽象概念外,并没有一个:”我“的实体概念存在,无常,千变,虚幻一个假我,也即世俗谛的如梦如幻。受想行识亦然,只是心识的运作。轮回解脱却是靠中观心识。阿那耶识也是无常。我思故我在,其实是心识在运作,将五蕴之思蕴指为我。
我们应当由人.无我到法.无我,反复观修才能够将大脑里面的东西转成实用的。常乐我净,即无我的状态,时空是轮回无明的产物,用时空的坐标不是一个明智的作法,一秒不存在,一寸也不存在,所取的对镜并不存在。每一件事物如瀑布流动,上一秒与下一秒不一样,心识与心识的种子不一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