叙述
架起語言之间的桥梁,让我们面對未来宇航時代。當你聼别人説出英語法語的的時侯,由于有通語collanguage的所建立的规则舆想象,你會自动的把這語句轉成高低错落的音樂版的漢語,实现一种美好交流。考虑文化的因素,把漢語拼音用于跨語系的語言的研究,这就是語言書languagesbook所探寻追求的。可以把两个不搭界的的事情联系,不是非得具备逻辑。
我在我的葡萄🍇圆,瑪娜花盛开。
英语
virtual n. 虚拟
汉语
非【fei】a.
伪【wei】a.
文章
《世界非真实存在》摘自网络
量子力学认为,观测者才是最主要的,或许我们的世界并非真实存在的,而是虚拟世界。
在量子力学里,量子纠缠的意义是,当几个粒子在彼此交互作用后,由于各个粒子所拥有的特性已综合成为整体性质,无法单独描述各个粒子的性质,只能描述整体系统的性质,此现象被人称为量子缠结或量子纠缠(quantum entanglement)。
假若对于两个相互纠缠的粒子分别测量其物理性质,如位置、动量、自旋等,会发现量子关联现象。例如,假设一个零自旋粒子衰变为两个以相反方向移动分离的粒子。沿著某特定方向,对于其中一个粒子测量自旋,假若得到结果为上旋,则另外一个粒子的自旋必定为下旋,反之亦然。
更特别地是,假设沿著两个不同方向分别测量两个粒子的自旋,则会发现结果违反贝尔不等式。在理论物理学中,贝尔不等式(Bell's inequality)是一个有关是否存在完备局域隐变数理论的不等式,如果不等式不成立,说明不存在关于局域隐变数的理论可以複制量子力学的每一个预测。
量子力学认为,观测者才是最主要的,或许我们的世界并非真实存在的,而是虚拟世界,因为我们平时玩游戏的时候,游戏中的人物能够知道自己在虚拟世界中吗?而我们也是一样的,也许只有我们走出这个宇宙,才能够发现宇宙的终极奥秘。
有人说,低次元的人类无法看到高次元的造物主,如同我们看蚂蚁世界一样,蚂蚁可能认为人类是它们的上帝,拥有主宰它们命运的力量,却看不清楚我们的相貌。人类对于可能的造物主,应该也是如此,因为人类只是三维空间的生物,而宇宙的造物主很可能在三维以上空间观察我们。
1957年中国第一位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杨振宁曾被问道:你相信这个世界上有上帝吗?杨答道:如果说这个上帝是一个人形状的,那我想是没有的,如果你问我有没有一个造物主,那么我想是有的,因为我们的这个世界并非偶然存在的,虽然说,到现在为止,科学家还不知道这个造物主到底是什么?但是许多科学家认为我们的世界并非偶然,包含牛顿与爱因斯坦。
其实杨振宁的原始思想来自爱因斯坦,因爱因斯坦的回忆录曾说,上帝创造了我们的宇宙,上帝生活在我们的宇宙中,不过爱因斯坦心目中的上帝和我们想的上帝不一样。爱因斯坦的上帝是自然神,不是人格神,祂或许是仁慈,也有创造宇宙的能力,但是却没有能力赏罚人世间的善恶,也无法挽救世间的悲剧,如铁达尼号事件与二战是如此,如今的乌俄战争也是如此。人世间的悲剧只有人类自己能处理。
杨振宁说,科学能体现出一种客观存在的美,因为“科学裡终极的美是客观的,没有人类时就已经有这些美了”。他借用王国维的术语说“科学中的美是『无我』的美,艺术中的美是『有我』的美”。换言之,科学是客观的,艺术是主观的产物。
爱因斯坦也说,人类所能拥有最美丽的经验是神秘与奥妙,这是真正艺术与科学起源的根本感情。凡不识神秘,不再对自然好奇与惊叹者,眼神将黯淡无光,彷彿行尸走肉般。正是这种神秘与奥妙的经验,才会产生宗教,衍生出真正的信仰。唯有在这层意义上,我算是有虔诚信仰之人。